從 Web 1.0 到 Web 3.0 時代,上網不單是閱讀者單方面接收資訊,網絡的主控權界線變得模糊,所有人都能成為一個「創作內容」的網友。當中人與人的對話及交流形成了一個社交群體﹐例如 Facebook、Instagram、YouTube 等等,已經成為了 21 世紀的主流媒體及人們的溝通方式。
社交平台的大行其道,除了讓電子商質巨頭增加了一個行銷渠道外,讓小商戶都能在零售市場中分一杯羹。比起傳統的資告模式,現時的消費者更依賴社交媒體上的評價及朋友的分享,消費不再是以個人為中心,而是以社群為中心。
社交行銷(Social Media Marketing) 的定義:
透過各種社交媒體讓大企業及中小企業吸引顧客以達到行銷目的。
成功的社交行銷:
1. 「消費者影響消費者」的網絡力量
透過網友主動在社交媒體上的互動(留言、讚好、分享等等),由個人影響個人,達到商品行銷目的。故此帖文內容必須有趣, 而不是單純的銷售文。
2. 貼地個人化體驗
社交媒體是一個貼地的個人化平台,如果商戶只是用慣用的硬綁綁方式作宣傳,必定難以達到吸睛的效果。再者,社交媒體也是一個依賴互動的平台,回答留言必須將心比心,才能拉近彼此距離,讓品牌潛移默化於潛在顧客腦中。
3. 多元渠道
社交媒體已經成為了現代人生活中的一部份,只是單一媒體未必足夠,反而要多元的渠道才能吸引不同媒體的用家,同時增加顧客見到你的品牌的機會。例如,當你考慮在香港設立品牌時,你就可以建立 Facebook 及 Instagram 的兩個品牌專頁。
特別在香港的營商環境,實體舖的租金非常高,很多人即使是創業也會選擇網上生意,社群行銷就特別適合他們。
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亦曾經說過 “Social Commerce is next to blow up.” 為了配合將來的社交商務發展,Facebook Marketplace 已經進佔了香港,而 Instagram 亦即將於香港推出購物功能。我們都期待這將會為香港的社交商務發展帶來一片新景象。
Facebook Marketplace
在未設定 Marketplace 前,其實 Facebook 上已經有不少拍賣、購物群組。Facebook Marketplace 讓所有人也可成為商戶,只需把你的商品/服務放上 Marketplace,加上商品形容及價錢即可。Facebook也會特別顯示出買、賣家地理區域鄰近的刊登商品。買家亦可依照類別瀏覽不同商品及設定價錢範圍等等。只要買家對商品有興趣,即可按進商品中及傳發訊息給商戶。可是,雙方只能傳發訊息而作溝通,Facebook 不支援任何收付款及物流方法。
雖然 Facebook 不是一個專門為交易而生的拍賣平台,但每月超過 7 億人的龐大用戶基礎,和高使用頻率絕對是不能忽視的一大優勢。
雖然 Facebook 推出了 Marketplace,但對於商戶來說始終不是一家正式的網店,只是比較適用於二手買賣或交換商品。例如說,Marketplace 不能為商戶做到品牌行銷,同時收集顧客數據,亦不能做宣傳及推廣,平台上亦沒有支援收款及物流。所以,對於想擴展或開拓網上生意商戶來說,開設專屬網舖還是比較合適。
Instagram 購物功能
Instagram 剛剛於 3 月底公佈購物功能,該功能現開放予首批 8 個國家,暫不包括香港。只要商戶為產品圖片加上標籤,標籤列出產品名稱及售價。若要啟用貼文的產品標籤和限時動態的產品貼圖,您必須將產品連結至您的Facebook 目錄。 設好目錄後,您就可以建立購物貼文及購物限時動態,還可查看購物貼文的成效洞察報告,直接將用戶導向購買產品網站的連結。不需再煩複地使用 WhatsApp 與顧客溝通,相信這個功能非常適合一眾 Instagram Shop 商戶。
可是,想用到這個功能,商戶必定要擁有專屬網舖。
以下為 掌舖 Boutir 商戶 CanteenHK 的例子: